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 >  展会回顾  >  中国包装行业发展遇瓶颈 大力发展培育骨干支撑平台是良策_行业动态_资讯_中国包装网

展会概况

2017-09-11 - 2017-09-11

展览周期 :
所属行业 :展会回顾
所在地区 :

组织结构

会展场馆 :

主办单位 :

承办单位 :

中国包装行业发展遇瓶颈 大力发展培育骨干支撑平台是良策_行业动态_资讯_中国包装网

展会描述

展会类型: 艺术展
展会面积:0.0
上届展商数:0
上届观众数:0

展会图片
展会详情
发布日期:2016-08-26来源:互联网责编:荔枝浏览次数:359 核心提示:目前,我国包装产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状态,产业结构不合理、产品档次偏低、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,包装产业“大而不强”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:已经成为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“瓶颈”和“软肋”。“大而不强”矛盾突出我国包装产业起步晚、规模小、技术落后、集约化程度低。 【中国包装网讯】目前,我国包装产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状态,产业结构不合理、产品档次偏低、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,包装产业“大而不强”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:已经成为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“瓶颈”和“软肋”。“大而不强”矛盾突出我国包装产业起步晚、规模小、技术落后、集约化程度低。 改革开放以来,虽说包装企业已发展到几十万家,仅温州一地就有5000多家,但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万多家,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。我国包装产业快速发展,总产值从1980年的72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1.5万亿元,初步形成长三角、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包装产业带。我国包装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,产品门类齐全,不少包装科技成果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。 “包装产业是一项全球性的产业,当今世界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包装,离开包装就无法生存。”世界包装组织主席托马斯认为,世界各国的人因为语言的不同和海关的设置而被分割。而对于包装产业而言,不同的国家和社会都在做同样的事情,包括保存、储存、容纳、运输和销售等。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,但是,包装产业“大而不强”的矛盾十分突出。我国包装企业总数达30万个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万多家,90%左右为中小企业,呈现出集群合力不大、研发能力不强、转型速度缓慢等特点。产业结构不合理、产品档次偏低、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,已经成为制约包装业发展的“瓶颈”和“软肋”。专家认为,包装业已经度过做大增量的发展阶段,做强品牌、增强国际话语权将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。 专家预计,未来10年中国包装产业年均增长将超过20%,可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。“包装产业是一个无所不包、永续发展的朝阳产业。包装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综合国力和竞争力,而且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。”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执行主席王家卓说。 金祥佐认为,从发展潜力和前景看,包装产业完全可以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。食品、药品、农产品、纺织制品、工业品等几乎所有制造业都离不开包装产业,具有产业链长、渗透性强、关联度大的特点。 目前,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,如果能够解决精深加工和先进包装问题,总产值至少可以提升20%,既可增加3万亿元产值,还可以解决农民就业、增加农民收入、推进城镇化的进程。 “从发展潜力和前景看,包装产业具有产业链长、渗透性强、关联度大的特点,食品、药品、农产品、纺织品、工业品等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包装产业,因而,应将其视为能够有力带动诸多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。”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金祥佐认为,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十分重大。目前,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,如果能够解决精深加工和先进包装问题,总产值至少可以提升20%.这样,既可增加3万亿元产值,还可以解决农民就业、增加农民收入、推进城镇化的进程。 “包装产业已经到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阶段。”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指出。 面对挑战与机遇,国内众多包装业人士正奋发努力,力图开拓新的蓝海。 “充分利用国际组织资源培育我国包装产业的骨干支撑平台,是新形势下加快包装产业发展的一条捷径。”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表示,我国包装产业要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话语权,逐步参与并拥有规则制定权,也需要这样一个大平台的支撑。培育骨干支撑平台据调查机构派恩公司发布的《2018年全球包装业预测》报告显示,今后5年,全球包装业市场将会以年均4%的速度持续增长,2018年产值预计将超过10000亿美元。如此大的市场蛋糕,我国包装业该如何更好地分享? (c)1998-2016http://www.pack.cnAllRightsReserved|《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浙B2-20140242|浙ICP备13008432号
联系方式
网站地址:http://news.pack.cn/news-325018.html
备案号:浙ICP备14015763号-6 复合包装材料版权所有
免责声明: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。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。